2021年12月,美国西海岸圣迭戈军港,一艘造型怪异的核潜艇悄悄靠岸。 它像被斩首的钢铁巨兽,艇艏的声呐罩不翼而飞,裸露的电缆和管道在海风中摇晃。 当地居民拍下照片上传网络,标题是:“看! 美国海军的无头潜艇! ”
这艘名为“康涅狄格”号的核潜艇,刚在南海执行秘密任务时撞上海底山脉。 如今三年多过去,它依然泡在船厂里,维修完成时间从今年秋天推迟到2026年底——那时距离事故发生已整整五年。
“康涅狄格”号是美军最先进的“海狼级”核潜艇之一,全球仅有三艘。 2021年10月2日,它在南海潜航时以24节高速(约44公里/小时)撞上山峰,艇艏被撕开,声呐系统报废,艇内还爆发电气火灾。 受伤的潜艇像醉汉一样摇晃着上浮,靠“吹气球”式的应急手段勉强稳住,最后拖着残缺的脑袋,花两个月才爬回美国本土。
按常理,这样的重伤应立即送修。 但“康涅狄格”号在母港干等了19个月,直到2023年7月才挤进普吉特湾船厂的维修坞。 原因很简单:美国海军超过20%的潜艇都在排队等修,维修档期排到2030年。 更讽刺的是,连修军舰的船坞自己也要排队维修。
维修拖延的根源在于“海狼级”早已停产。 这种冷战末期打造的顶级潜艇,零件全是定制款。 它的声呐罩形似巨碗,内部密布上千个传感器,当年造价堪比黄金。 如今生产线关闭20多年,厂商倒闭的倒闭、转行的转行,连张设计图纸都难找齐。 美国海军咬牙掏出4000万美元紧急维修费,又追加1000万美元定制新声呐罩,但工程师苦笑:“这点钱只够零头! ”
最头疼的是艇体材料。 潜艇外壳用的HY-100特种钢,强度比普通军舰钢高出一倍,全美只剩一家工厂能加工。 焊接时需灌入惰性气体,工人得像做手术般在恒温舱里操作。 而当年生产这种钢的伯利恒公司,早在2003年就破产了。
普吉特湾船厂是美国唯一能修“海狼级”的基地,但这里正面临更现实的危机:工人不够用了。 过去十年,35%的熟练焊工退休,新员工培训要两年,关键岗位空缺率20%。 老技工指着生锈的艇壳叹气:“现在年轻人谁愿意蹲船底拧螺丝? 都跑去写代码了!”
消声瓦的修复更折磨人。 潜艇表面贴了上万块橡胶瓦,每块都要手工黏合,涂胶后等48小时固化。 算下来光贴瓦就要干一年半。 而撞击导致艇体变形,连支撑核反应堆的减震底座都歪了——想校准? 得先把反应堆拆了,工程量和造艘新潜艇差不多。
“康涅狄格”号的遭遇,让俄罗斯人看得直摇头。俄海军唯一航母“库兹涅佐夫”号,2017年进厂大修,经历船坞沉没、起重机砸甲板等连环事故,修了八年还没完工。 俄退役中将鲍里索夫一语道破:“全球大国海军都在比惨! 船坞贵、技术难、工人少,美国不过步我们后尘。 ”
美国国会为此吵翻了天。 议员骂海军:“自己撞坏潜艇,却要纳税人掏10亿美金擦屁股!”而海军也委屈:新航母“肯尼迪”号延期三年,“星座”级护卫舰项目直接取消,连造舰总监史密斯都因贪污被抓。 工厂没工人、企业没技术、官僚没效率——制造业的老本,早被金融泡沫啃光了。
在普吉特湾船厂,“康涅狄格”号消声瓦大面积脱落的艇体仍在等待手工修复。 每块橡胶瓦需要48小时固化,上万块瓦片仅黏合工序就耗时一年半。 而在船厂档案室,HY-100钢材的焊接手册落满灰尘——当年掌握这种工艺的工人,35%已经退休。
盛达优配-正规的配资平台-配资查询网-配资概念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